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2019年4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一年来,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民政部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坚决履行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责任,切实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各类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把脱贫攻坚的底兜住兜牢兜好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48.2万人,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11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756户182746人,贫困发生率为39.09%。
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为实现“应保尽保”,巴东县民政局成立4个督导组,实行包片负责制,指导各乡镇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实施政策性兜底保障。同时,根据家庭收入状况核定农村低保5个享受档次,累计发放低保金8660.7万元。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247元。22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4697元,全国深度贫困县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4199元,“三区三州”所辖县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4045元,共有18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继续保持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达到或超过扶贫标准,稳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这是一份送给贫困群众最贴心的礼包,饱含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兜底脱贫不是终点,确保真脱贫、防返贫才是脱贫攻坚决战的根本。各地民政部门选派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挂职帮扶。2020年年初,巴东县民政局选派8名道德品质好、政治素质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驻村工作干部。
一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开出防贫药方:将符合条件的因病因老导致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纳入低保范围;采取“产业+就业”模式,增强贫困群众抵抗风险的能力……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各地民政部门正努力不断织密织牢兜底保障脱贫攻坚的安全网。
让特殊群体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住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新乐街道辽大社区的老刘,家里有多人智力残疾,平常仅靠老刘一人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和平时捡拾废品的收入维持生计。
“特殊群体平时就是社区关注的重点,疫情面前,他们更需要帮助和爱护。”疫情发生后,社区工作人员担忧老刘家里缺少足够的消毒物品,便安排人员每隔两三天定期上门消毒一次,送上口罩,并通过区残联为老刘协调了米、面、油等各类生活物资。
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一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惠民生、织密网”的要求,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进一步提升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只有解决好困难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和烦心事,才能确保关爱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一年来,民政部聚焦特殊人群举措频频: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指导各地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全面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首次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国家保障范围;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惠民资金,各级民政部门向特殊群体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威海市民政局局长栾波介绍,疫情期间,威海暂停了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退出工作,充分保障困难群众平稳度过疫情。疫情结束后低保对象渐退期政策延长至6个月,对其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渐退期延长至今年年底。“疫情以来,威海市新增低保对象316人、特困供养对象155人。目前已为192人提供了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50余万元。”栾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