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范丽芳)违法违规网络弹窗广告、骚扰电话等治理工作,成为近年民众关注焦点之一。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针对此提出建议。
将信息接收的控制权还给用户
李志强认为,弹窗广告作为一种时兴的网络营销手段,以弹窗的形式对用户进行强制性营销,虽然极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但切实拉低了用户体验感。目前弹窗广告已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成为众多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广告公司通过对个人信息的监控,借助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实行“精准推送”,实则是对用户造成了“精准骚扰”,严重侵害了个人隐私。
此外,弹窗频率高、关闭键过小甚至形同虚设等乱象层出不穷,部分弹窗广告表面暗含低俗色情信息,或是存在木马植入、信息诈骗、强制消费等安全隐患,亟待综合治理。
李志强建议,要补充完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关于隐私权的保护规定,将强制弹窗广告纳入破坏“私人生活安宁”范围;研究建立弹窗广告的形式管理规范,将信息接收的控制权还给用户,要求弹窗广告设置屏蔽选项和便捷投诉窗口,用户可通过自行设置拉黑、禁评等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于违法违规的广告表面及内容可以进行便捷投诉至监管部门。对弹窗广告的发送形式、发送频率,以及窗口幅度大小进行规定,确保网络用户体验。
同时,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探索创新监管技术。监管技术要加强识别和跟踪,确保监管技术要与最新技术同步发展,防范平台或广告商的技术规避问题。在监管服务平台设置投诉窗口,链接弹窗广告用户的便捷投诉问题。联合多部门执法,主动出击对弹窗广告开展不定期违法违规检查,提高罚款标准,增加处罚种类,对未设置“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的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实行联合处罚。对涉及色情、暴力、侵害他人隐私等违规违法行为坚决惩处,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违规违法成本。
此外,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升网站主体责任和用户的主体意识。开设弹窗广告典型违法犯罪案例专栏,并定期公开全部关于弹窗广告的违法违规案例数据,以案释法,培育用户的主体意识。提升网站主体责任,联合知名网站或APP主体,率先开展对强制弹窗广告的规范整治行动。
“95”号段仍是骚扰、诈骗“重灾区”
而针对另一个民众较关注的骚扰电话问题,李志强认为,骚扰电话不仅侵害了隐私权,还打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经过多次专项治理,效果明显,骚扰电话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因其总量庞大,一些“95”号段号码仍是骚扰、诈骗电话“重灾区”,2020年仍需继续整治。
李志强建议,加快研究制定骚扰电话法律法规,加大对用户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加大对盗取和售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列入失信名单、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追究法律责任等不同层次的处罚;加大对骚扰电话放任自流的电信企业的查处力度,持续巩固实名认证工作,对个人用户出卖自己信息供他人办理电话卡的违法行为加以处置,规范电信服务使用行为。建立长效机制,定期清理“呼死你”“网络改号”等骚扰软件和设备,切断其销售和使用渠道,并明确处罚措施。
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官方统计显示,2019年12321共收到举报涉嫌骚扰电话152.53万件,其中贷款理财类、股票证券类和房产中介类举报信息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19.82%、11.61%、9.77%。李志强建议,分管部门要联合行动,加强重点行业和从业人员商业营销行为的管理,严格规范主动电话营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骚扰电话的数量。
加强技术防范,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符合骚扰电话特征、密集外呼的个人号码和语音专线号、以“95”“96”打头的增值业务专用号等纳入监测分析范畴,提升骚扰电话识别和拦截能力。进一步支持软件开发公司,多开发安全有效的骚扰电话和短信拦截软件,并利用号码标记服务规范号码标记行为。借鉴国外骚扰电话治理的成功经验,加快建立“谢绝来电”服务平台,有效阻止营销信息,规范企业营销行为。
健全12321举报中心运行机制,利用互联网渠道,为公众提供骚扰电话治理的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性,鼓励发现骚扰电话线索的个人向监管机构进行举报或投诉,并要求各电信运营商完善举报处理反馈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