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刘大炜 林世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文明交流互鉴与促进人权保障”云上边会11日通过视频连线形式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斯里兰卡、南非、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社会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就“文明多样性背景下的人权理念”和“文明对话增进人权共识”等议题相互交流。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门立军作主题发言表示,当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正在线上召开,各国代表普遍关注国际人权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巨大冲击。疫情面前,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紧密联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国人民间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
与会专家认为,人权普遍性原则必须与不同国家的现实相结合。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发展水平,各国在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对此,尼泊尔跨喜马拉雅友谊协会成员阿亚尔认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对于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至关重要。尊重、相互理解和主动交流是实现全球和谐与保护人权的有力手段。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苏发祥也表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提倡在包容、通达的基础上,对他者文明保持基本的信任和理解。这样,矛盾和冲突就可以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
推动人权保障,需要多元力量的共同努力。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黎尔平表示,不同文明汇聚既有交融,也有冲突。若要消除文明冲突,派遣留学生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分享人权保障成功经验的重要方式。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康怀德认为,各国民间社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共同推进人权事业发展。
会后,参会有关中外代表就所达成的共识拟定了共同声明,将提交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秘书处。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