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研究探索“大思政课”的方法路径,对于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为办好“大思政课”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理解“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重点在于理解好“大”之意蕴,即思政课视野要大、目标要大、格局要大、阵地要大、作为要大。
一是要有大视野。思政课是进行思想建设的课程,不能像常规的知识教育课程那样仅聚焦在某一专业领域,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思维。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历史和现实,关联国内和国际,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就要不断推动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课程定位融入大局、教育思路紧跟大势,真正把思政课办成学生成长的人生大课、各方协同的社会大课、常讲常新的时代大课。
二是树立大目标。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至关重要、不可替代。思政课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朝着这一目标不断迈进。现在的青年学生正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代。在新时代的大背景、大使命下,思政课承载的历史责任更大、面临的历史机遇更大、面对的困难挑战更大,必须坚定更大的信心决心,树立更高的目标导向。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就要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砥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明大德、悟大美,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三是建设大格局。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协同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快建立,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办好思政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细化办好思政课的政策措施,让近年来的思政课建设成果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十分必要。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就要推动思政课工作格局再拓展、工作机制再优化、工作力量再加强、工作水平再提升,统筹推进课堂教育、校园浸润、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唱响教师学生互动、家庭社会协同、课上课下同步、网上网下融合的大合唱,构建起资源力量充裕、内生动力充盈、功能作用充分的新时代思政课新格局、新机制、新生态,为实现“中国梦”夯实思想基础。
四是筑牢大阵地。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渠道,其稳定性、针对性和直接性的特征十分鲜明,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建设的首要职责,是思政课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思政课教学要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统筹好政治与学理、价值与知识、建设与批判、理论与实践、统一与多样、主导与主体、灌输与启发、显性与隐性的关系,不断打造思政课堂教学的升级版。要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三全育人”落地见效。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就要着力构建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网络空间“一体两翼”的新时代思政教育大阵地,推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结合起来,用社会实践的大平台为思政课持续注入活力,用网络空间的新阵地为思政课持续拓展空间,用日新月异的时代篇章丰富思政课的大文章,让思政教育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空间上无处不在、效果上直抵人心。